巧用运营设计让用户毫不犹豫地“买买买”
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,“双十一”的交易额年年攀升。不管你有没有购物需求,但是在各类新闻媒体、周边亲朋好友、各类电商促销消息等的轰炸下,在“双十一”来临前你可能早就辛勤地把自己的购物车塞满了。即使“双十一”之前没有准备,但到了当天在浓烈的“购物氛围”渲染下,你总会想想有啥好买,逛逛看有什么值得买,结果可能会买了很多本来没想过会买的东西。为什么消费者在“双十一”、“黑色星期五”等这种所谓的购物日更容易达成购买行为呢?我们可以从消费者行为学中“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”来寻找原因,并从中看哪个环节是可以通过运营设计技巧来影响用户购买行为的。
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是怎样的呢?
“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模式”有很多种,但最基本的规律还是如S-O-R模式所揭示的:消费者在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,产生一系列心理决策活动,做出购买决策并实施购买行为。
有什么因素可以刺激消费者?
消费者又主要有哪些心理活动呢?
刺激因素可以理解为“能引起消费者购买需求或动机”的因素,结合学者的研究和自己的心得体会,将这些因素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:
1、产品本身,如产品功能、性能、外观、质量等方面的吸引力;
2、商家及其营销刺激,如商家品牌和信誉、价格折扣、促销活动的宣传等;
3、消费者个人情况变化,如生病、步入结婚、生孩子等人生阶段等;
4、社会文化氛围,如流行趋势、节日送礼、社会热点等;
5、自然环境变化,如热、冷、下雨等。
上述因素会刺激消费者产生“购物需求或动机”,并产生一系列心理活动考虑买哪个商品。这一过程会受消费者的文化、认知、经济水平等个人属性特征影响。这些心理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:

了解了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基本模式后,我们回归一开始的问题:“为什么消费者在“双十一”、“黑色星期五”等这种所谓的购物日更容易达成购买行为呢?“原因主要是商家通过营销刺激营造了一种“紧张”的购物氛围,减少用户心理决策过程中的心理犹豫,促使用户快速决策,甚至是冲动性购买。